环保“乌托邦”开工“太阳城”欢迎中国投资
另一方面是向全社会传递信号,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无机汞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口腔摄取和皮肤吸收,普通人主要通过补牙、服用一些中药、使用高汞含量的化妆品和香皂等接触。据介绍,慢性汞中毒初期缺乏明显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机能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症。
汞进入孕妇体内后,可以破坏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宝宝认知能力低下。另外,不同植物对汞的吸收累积也存在明显差异。陈扬告诉记者,甲基汞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对人体危害巨大。此外,甲基汞易透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食物链对于汞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其中甲基汞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而鱼虾是最典型的易富集甲基汞食物。
陈扬表示,受到汞化学形态的影响,生活中,人们主要受无机汞(元素汞Hg、二价汞离子等)和有机汞(甲基汞等)的影响,应该做好相应的健康防护。否则,汞会进入水体、土壤中,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害到人类健康。截至目前,市区建筑工地封闭围挡墙覆盖率、主干道硬化率均达到98%,裸土绿化覆盖率、冲洗设施自动化率均达到95%,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首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31微克,仅占标准值的41.3%。工地扬尘是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今年以来,共检查市管建筑工地496个(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31份。在管理上,一方面,该局统一了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技术标准、扬尘防治检查要求,出台《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明确了扬尘防治的各项措施,将主要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禁止凌空抛掷建筑垃圾、严禁焚烧建筑垃圾等纳入强制性条文;另一方面,抓硬件设施,实施防尘设施标准化管理,严格开工前扬尘防治措施审查,扬尘防治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日前,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10月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显示,江苏省扬州市10月份空气质量较好,全国排名第14位。该局在建成区规模以上及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出口安装监控装置,对建筑工地实施远程视频监管,确保工地防尘措施做到位
今年以来,共检查市管建筑工地496个(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31份。截至目前,市区在建项目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装置。今年以来,扬州市城乡建设局以防尘设施标准化推动扬尘规范管理,以征收扬尘排污费促进扬尘设施投入,以远程视频监控加强扬尘动态监管,狠抓文明施工管理。日前,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10月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显示,江苏省扬州市10月份空气质量较好,全国排名第14位。
今年以来,该局组织召开三次扬尘排污费减半会。此外,该局全面开展巡查督察工作,实行日常巡查、月度排查、重点抽查、问题督察相结合的动态监管机制,对施工扬尘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这与该市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严控建筑工地扬尘密不可分。该局设立了视频监控中心,实时监控,明确专人每日调阅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工地扬尘是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截至目前,市区建筑工地封闭围挡墙覆盖率、主干道硬化率均达到98%,裸土绿化覆盖率、冲洗设施自动化率均达到95%,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管理上,一方面,该局统一了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技术标准、扬尘防治检查要求,出台《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明确了扬尘防治的各项措施,将主要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禁止凌空抛掷建筑垃圾、严禁焚烧建筑垃圾等纳入强制性条文;另一方面,抓硬件设施,实施防尘设施标准化管理,严格开工前扬尘防治措施审查,扬尘防治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截至目前,共补贴项目99个,补贴金额293万元。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局进一步规范扬尘排污费的征收与补退管理,以经济杠杆推动建设、施工单位加大扬尘防治的投入力度,改善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条件。截至目前,该市共对83个市管项目进行现场查勘,扬尘控制硬件设施整改后通过率为100%。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设施到位。该局在建成区规模以上及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出口安装监控装置,对建筑工地实施远程视频监管,确保工地防尘措施做到位。其中,首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31微克,仅占标准值的41.3%。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将封闭围挡、主干道硬化、自动化冲洗、裸土绿化覆盖、环绕喷淋等防尘设施纳入文明工地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散煤治理涉及千家万户,煤炭价格是影响群众是否自觉选择优质煤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多数城市区域连片发展,相邻几个城市之间大气污染传输影响非常突出,要做好雾霾天气下的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区域联防联控是成本低、收益大的重要举措之一。
定州市限产企业按照一厂一策实施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减少30%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及时启动区域联动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切实降低雾霾天气的不利影响。
记者跟随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高架源企业运行正常,一些企业也均按要求停产。这说明,这次提前预警应急取得了成效。
精细化管理,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并真正督促其落实到位是地方政府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轮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大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早在11月29日就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人民政府发出重污染天气预警函,提醒各地根据区域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果断采取响应措施。一份定州市空气质量情况的分析材料显示,地处保定和石家庄之间的定州在此轮雾霾中正好处于保定石家庄污染带的中心。思考一:应急响应要实现早部署、早防治面对重污染天气,石家庄、保定、定州等河北8地市相继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
根据督查情况,石家庄多数企业均已停产,但面源污染仍然存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要杜绝广大农村地区劣质煤的使用,需加强对劣质煤源头的管控,在京津冀地区实施统一市场监管,尽快研究实施散煤销售许可证制度,在流通领域杜绝劣质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冬季燃煤散烧问题仍较突出。这一行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力争完成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的目标任务;二是确保到年底前不出现AQI日均值500以上的爆表天气。
这家企业现有4台100吨燃煤锅炉,现运行3台。冬季是防治雾霾的关键时期,早部署、早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以河北为例,河北省今年冬季的重污染防控工作,并不是仅仅针对这一轮的重污染天气。只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散煤污染,将区域内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真正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保障民生外,全市所有使用燃煤设施的经营性单位、工业企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工序全部停产,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督查中记者发现,对于重点涉气企业、小作坊、企业群等污染源的管控,地方政府可以说是比较到位。
环境保护部随后派出多路督查组,对重点地区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专项督查。记者发现,河北大部分农村地区散煤治理主要是采取清洁煤替代劣质煤的方式。
行动期间,石家庄市直各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17个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进驻省控点开展工作。河北省印发《关于区域一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区域二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重点加强重污染行业的管控。
11月27日,廊坊市也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严控措施》,所有水泥、铸造行业全部实施错峰生产,4家钢铁企业全部停产检修,事实上等同于甚至高于重污染天气应急的一级响应。相比钢铁厂等排放量较大的固定污染源,渣土清运、石料厂未苫盖等问题看似对雾霾的贡献不大,但是却离百姓更近,给公众的感观更直接,也更加可以体现地方政府以及各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工作效率。